七月小姐作瑜珈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瑜珈媽咪筆記.9 : 懷孕後期預防下背疼痛小撇步


        隨著孕期進入倒數幾周,腰酸背痛尤其是下背疼痛等症頭也開始出現在七月小姐身上,尤其是寶寶進入頭下腳上體位後,寶寶頭部所牴到的左側薦髂關節( SI Joint,也就是兩隻大腿骨上緣與兩側骨盆腔連結的地方,也叫做骶髂關節 )...OMG,那種翻身與左腳踏在地板上的每一步發生在左下背的痠痛感還真是筆墨難以言喻。

       一直把懷孕當作是上天給自己做身心研究的機會,被下背痛糾纏一周後的七月小姐,開始翻出書架上一堆解剖書、瑜珈書與按摩書,躺在地板上自己用手和孩子的爸一起從肩胛骨中央開始往下摸摸壓壓,確認疼痛處以及相關聯的韌帶、肌肉與能量點,接著再移動屁股到瑜珈墊上,找出一系列坐著、站著、躺著,以及用瑜珈球、椅子甚至牆壁輔助後,能緩和下背痛的瑜加體位與伸展方式。而在介紹減緩骨盆後方疼痛方法之前,先容我先介紹一下之前困擾七月小姐與許多孕媽咪的薦髂關節疼痛到底發生在哪裡。


        從懷孕初期開始,因為體內賀爾蒙的變化,每位孕媽咪的骨盆結構都會開始慢慢的變鬆、變寬,開始打理寶寶將來要住的小套房。而進入懷孕中期之後,隨著寶寶體積與重量緩慢地向上攀升,以及寶寶的頭、腳位置開始上下顛倒,且頭位漸漸地降下到骨盆腔裡,這一連串的歷程無論寶寶是向上還是向下移動,進出骨盆腔時絕對都會經過如下面這張七月小姐手繪圖裡畫十字的曲線部位。如果孕媽咪們自己用手掐住骨盆側邊最突出的地方,大拇指所壓到的部位也八九不離十地就是薦髂關節的一部分啦,從這一點開始順著下圖七月小姐所畫的弧線,往肛門上方的尾椎末端移動,這條路徑也就是老在懷孕中後期老讓孕媽咪生不如死的下背疼痛處。
Shankha Ayurveda  & Yoga : SI Joint / 薦髂關節

         雖然寶寶無法直接加壓在這塊區域,但孕媽咪們為了支撐肚子在懷孕中後期的重量,並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身體平衡,常常會不知不覺把肚子向前突出,導致加在腰椎與尾椎的重量遽增,如果孕媽咪們又有翹腳、三七步的習慣或是睡覺姿勢不正常,那更是容易把累積在下半身的壓力轉移到薦髂關節處,先是使周圍的小肌肉變緊繃而引起局部疼痛,久了還容易導致周邊神經受壓迫而讓整隻腳的麻腫、酸痛。

        要預防因為薦髂關節而引起的骨盆兩側疼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自己的站姿與坐姿,記得站著的時候孕媽咪們要將重量平均分配在兩隻腳,坐著的時候則是注意自己的髖關節得比膝蓋位置高些,以免上半身與肚子的重量全部積壓在骨盆周圍。如果孕媽咪平常就有練習瑜珈的習慣,在懷孕中期比較穩定時也可以透過武士一、武士二與大三角等體位,來鍛鍊骨盆腔周圍的肌肉強度,為懷孕後期打下強力的支撐基礎。

        如果下背疼痛陣狀已經開始了,不妨先試試站著兩腳張開站穩之後,雙手插腰三百六十度的轉下半身,舒緩骨盆周圍的壓力。如果還是持續疼痛的話,也可以繼續以前後晃骨盆的瑜珈體位來做放鬆(示範影片下一篇補上來),這兩個動作也可以舒緩腰椎與尾椎周圍的肌肉痠痛。再嚴重一點的話也可以運用瑜珈球、椅子來做輔助,又或著透過簡單的貓牛式與相關的變化式和緩地改善。

        除了瑜珈體位可以舒緩懷孕引起的薦髂關節之外,針對這部位的簡單深層按摩也有很顯著的效果(孩子的爸因為有按摩底子,所以在七月小姐痛得很厲害的那兩周裡,幾乎每晚都讓我的薦髂關節又有再度活過來的感覺),但因為牽涉到尾椎六個容易引起宮縮的能量點,所以就等以後有機會開現場課程的時候再來教教準爸爸們!

        雖然懷孕中後期的下背疼痛總讓孕媽咪們唉呦喂呀喊個不停,但仔細想想如果可以在懷孕期間就先養成良好的站姿與坐姿,以及學會幾個簡單可以自己在家練習的舒緩瑜珈體位,那就不用擔心將來會因為抱小孩或作家事所引起的類似疼痛了,對吧!

        
       
         

沒有留言: